Hi!请登陆

挺立于荒原,有活化石之称,这种植物撑起一道保护绿洲的天然长城

2020-12-21 43 12/21

大自然是公平的,缔造了干旱和沙漠,也赋予了一种植物来消解和平衡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胡杨,生长于绿洲与沙漠之间,以顽强的生命力挺立于荒原,阻挡沙暴对绿洲的肆虐,撑起一道雄伟壮阔的大自然绿色长城,它让植物大舞台各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并且相得益彰。因此,当地居民给了它一个诗意而好听的名字——托克拉克,意即“最美丽的树”。

胡杨是植物历史博物馆的元老。走进胡杨林,就走进了沙漠腹地植物舞台为你预留的一个赏阅坐席。作为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稀有树种之一,胡杨的珍贵与银杏齐名,有活化石之称。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植物群种。位于库车千佛洞、敦煌铁匠沟等地的胡杨化石,也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中国胡杨林90%
以上都分布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曾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塔里木盆地。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与胡杨息息相关。

后来随着罗布泊的消失,以水为生命的罗布人,不得不改变生存方式,从水到土地生存方式的改变,沙漠深处的生活日益沉重,他们只能在隐忍中艰难度日。而楼兰文明走到命运的末端,无疑与塔里木河下游缺水干涸密不可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也就失去了家园,与其说是罗布泊抛弃了楼兰,倒不如说是大自然对于罗布人命运的重新摆布。

当然,这也同样证明了一个事实,大自然并非单为人类而存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相互依存和关照。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永远都要大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照,大自然的每一片林地,都会带给人们生存的智慧和教谕,只是有人会时常忘记自己的收获。胡杨是为塔里木盆地定制的树种,它们主动适应了这里干旱少雨的生存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他们生命力的顽强超乎想象,在极旱荒漠区,一旦冒出幼芽,就会拼命扎根,在炎热干旱的环境中,最高能长到30多米。

胡杨擅长在极寒和高温的两极生长,能忍耐极端最高温45℃,也能忍受极端低温-40℃。一棵胡杨的树龄可达200年。胡杨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调整来自自然或自身的压力承受,当树龄开始老化时,就逐渐为自己减压,断脱树顶的枝杈和树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但依然枝繁叶茂,直到老死枯干,仍旧站立不倒,人们赞扬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

胡杨全身都是宝,分泌的树脂具有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的作用。根能驱虫,花序可以止血。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人们通常使用枝干作为建筑木料和家具用材,经久耐用,耐腐蚀。在楼兰、尼雅等地遗留的沙漠古城,胡杨建材至今还保存完好。胡杨木材浸水后,表现出极强的抗腐能力,人们往往将胡杨木材作为基础材料用于盐碱地区的桥涵。沿塔里木河流域下游一带,罗布人用大径胡杨干材凿制的“卡盆”(当地语为独木船),成为天然捕鱼、渡河的重要交通工具,他们在塔里木河下游以渔猎为生,鱼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渔猎来的鱼,吃不了,就埋在灼烫的干沙中烘成鱼干,作为干粮,度过那些饥馑的岁月。

树叶富含蛋白质和盐类,是牲畜越冬的上好饲料,特别是羊,视胡杨的绿叶、枯叶以及幼嫩的枝梢为美食。胡杨林中每年秋天都会落下厚厚的树叶,胡杨叶覆盖的大地上,牛羊首先感觉到了这是它们冬天的美食,它们用胡杨树叶填饱肚子,躲避寒冷——胡杨林是牛羊天然的“冬窝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