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内蒙古有一座城市,总人口300万,而其中一半以上是山西人

2020-12-11 45 12/11

“骑马上学上班、家家都住蒙古包、学生考试只考骑马和摔跤、每家都有着流水和流奶两个水管……”

这是没去内蒙古之前,笔者对于它的印象和了解。

而等到真正去到内蒙古之后,才发现自己多么的浅薄无知,原本那些隔着屏幕所了解到的内蒙,其实都是假的,而且假的可笑。

初次来到内蒙,第一感受就是这个省份也太太太太大了,东西直线距离有2400公里,比浙江+江苏+福建+安徽+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宁夏+海南,这10个省份的面积加起来的和还要大一些。

所以在内蒙古,坐10个小时的火车还在内蒙古,坐30个小时的火车也还在内蒙古,真的让人一度感到有些这是不是通往宇宙的飞船。

也正因为内蒙古的东西端相距甚远,所以如果是从西边上的火车,去到了东边,可能还需要倒时差,恍惚之间就以为自己真的出了趟国。

而笔者的初次内蒙古之旅,选中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

选择呼和浩特的首先原因,是因为它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是最耳熟的一个城市。

另外,选择呼和浩特的原因还因为它的敕勒川大草原,从小就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的诗句,对于这个大草原自然也是心生向往。

虽然是临时决定去的内蒙古,也没有做详细的攻略,但还是遇见了诸多的惊喜,更新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来了呼和浩特才知道,这里的交通非常的方便,当地人的交通也并不是出行都靠骑马,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骑马。

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呼和浩特不仅城内交通发达,而且与外界的高铁也很便捷,刚刚开通的直达北京的高铁,路程也仅仅需要两个小时。

另外,在这座城市之中,虽然目前有着300万人,但是其中很多人都是“走西口”迁移过来的。

据悉山西人的数量,在呼和浩特的总人口数之中,占到了70%以上,在一些老城区,居民的口音大多都是山西口音。

而造成呼和浩特这一人口构成的原因,还需要追溯到明清,发生了一场名叫“走西口”的大型移民活动,上百万的山西人从山西来到内蒙古,并且在这里定居。

随着大量山西人的迁入,也让呼和浩特的文化和山西的文化进行了融合,这座城市的原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也使得呼和浩特成为了边塞的晋商之城。

去到呼和浩特的旅行,也记住了很多地方,比如:敕勒川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跟随着《敕勒歌》,来到了这敕勒川草原。

这个草原景区大概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一大区域是展示和体验蒙元文化的,另一大区域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

来到这里才知晓,原来这个大草原是人造的,曾经这里只是一片荒地,是通过退耕还林的政策,才有了敕勒川草原的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蒙古包,总共4400平方,直径64米,能够容纳1000人,除了供游客参观之外,当地的一些大型活动也是在此举行。恼包村

恼包村是呼和浩特十分火爆的网红村,所以也前去打了卡。

刚听到这个村子的名字时,觉得很有趣,有点像是骂人的口吻,但是在了解之后,才得知“恼包”一词是蒙古语“敖包”的音译,意为“石头堆积的小山”,是蒙古村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

而该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正是由当时来此垦荒谋生的山西籍移民聚集而居所形成的,距今已经有着300余年的历史。

在这个恼包村之内,还有着一个民宿,价值9900一晚,可容纳20人左右,看起来非常气派,但是也不是笔者所能消费的,于是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看。

除了这两个地方,也就没去什么特别的景点转悠了,只是在城市之中走了走,感受了一下呼和浩特的城市氛围。

另外加之时间紧凑,没有计划,于是也就匆匆离去了。

不过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收获也算是不少,对于呼和浩特,对于内蒙古有了自己的真切认识和感受。

呼和浩特,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在网络上看过咱多的照片视频,也不及自己亲身去感受一番,如果你想要更加了解呼和浩特,不妨亲自去旅行一次,相信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关于呼和浩特、内蒙古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