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凝心聚力共筑幸福路——魏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12 32 12/12

这里是千年古县,漳河悠悠,优美的自然生态既孕育了这方热土的神奇与美丽,也见证着这方热土的发展与变迁。

这里是已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邯郸市精准防贫工作试点县。在2018、2019年度考核中,魏县连续两年位居河北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脱贫攻坚又一年。近年来,魏县瞄准脱贫攻坚目标,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一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践行承诺 尽锐出战 凝心聚力促脱贫

初冬时节,踏访魏县,一栋栋新居整洁亮丽、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张张笑脸幸福欢畅……一幅幅脱贫景象,着实令人振奋。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一份殷切的嘱托,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魏县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县委书记樊中青表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该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党、全民动员,大打一场治贫斗穷的人民战争”。

魏县密植梨扶贫产业示范园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魏县坚持领导力量、帮扶力量、资金保障全面调度,提出“三级书记抓脱贫”“四个走遍强摸排”“五大活动促落实”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级书记”抓脱贫。县对乡、乡对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体系,并健全完善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产业、监督、考核等六大工作体系。

“四个走遍”强摸排。县委书记、县长走遍了全县561个行政村,对143个贫困村走访多遍;其他县级干部走遍了分包乡镇的贫困户;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辖区贫困户走访多遍;村支部书记每月对本村农户走访一遍。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密集进村入户,倾听群众声音,了解民情民意,推进精准帮扶。

“五大活动”促落实。在全县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验收、大练兵、大问责”活动,夯基础、摸底数,练作风、促落实。特别是坚持举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擂台赛”,乡镇党委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职能部门一把手等轮番上阵脱稿发言,现场打分,晒工作、晒成效,激发了全县脱贫攻坚各类责任主体的工作热情。

邯郸市委、市政府悉心指导、大力支持魏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市县共出动6682名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生产生活困难。

国务院国资委把魏县作为永久帮扶县,累计向魏县捐款捐物2290余万元,受益群众近万人,并积极协调推进中央企业与魏县合作,建成中建材凯盛君恒药玻、中车防松螺母、中化全域现代农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极大促进了魏县产业层次的提升。

市县选派429名优秀干部组成143个工作队,分别进驻全县143个贫困村,因村制宜,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扶。

魏县在田间地头举办密植梨精准扶贫培训班。

按照全省“千企帮千村”、全市“百企帮百村”活动要求,组织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122家,投入资金2954.2万元,帮扶395个村。通过吸纳社会捐助、爱心资助等方式,设立了“扶贫防贫救助基金”,对特殊困难户进行救助,以此形成了“省里推动、邯郸带动、魏县主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局面。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魏县深入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谋划安排,强化分析应对,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加大走访帮扶,防止贫困新发。疫情以来,各级干部入户走访6.5万人次,帮办实事2.8万多件,为贫困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和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价值230多万元。

制定“十条政策”,克服疫情影响。从疫情防控、发展农业生产、扶持龙头企业、推动转移就业、鼓励微工厂复工复产、增设公益岗位关注特困群体、开展消费扶贫、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全力做好防返贫等方面,精准施策、有效应对,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设置疫情防控公益岗位2257个,在特殊时期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对4月底前复工复产的扶贫微工厂给予1.5万元至3万元的一次性生产补贴和贷款贴息支持;对量资入股企业,分红比例从10%降至6.5%,减轻了企业负担;“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28765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累计销售1万多吨。

顶层设计 压实责任 精心编织致富网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

“足不出户,就能免费就医,家庭医院服务真心没话说。”

“这好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得空还可以去‘幸福院’唠嗑,往体育休闲广场跳舞。”

“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动力电,住的是小楼房,种的是致富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股股脱贫攻坚的暖流不断激荡着魏县大地。

聚焦精准,瞄准靶心,魏县紧扣贫困户脱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靶心”,实现帮扶到点、扶贫到根,拓宽增收渠道,落实各项政策,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县狠抓社会救助兜底,织牢贫困底线。对身患慢性病、残疾等弱劳力群体,通过安排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民调员、禁烧员等公益岗位进行安置,利用光伏电站、微工厂租赁等形成的村集体收入发放工资,每人(户)每年3600元。

对无劳动能力的,按照省市部署,扎实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四类人员”(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做到了应保尽保。

严格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20年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调整到每人每年5124元,平均补差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发挥临时救助同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的互补功能,对遇到突发事故导致困难的给予帮扶救助。

同时,狠抓保障政策落实,重点解决贫困家庭医疗、教育、住房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实行财政全额资助,参保率达到100%。对全县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政府代缴居民养老保险,确保了群众老有所养。特别是在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设立了“健康扶贫救助基金”,作为“第四重保障”,对建档立卡未脱贫户自付医疗费用依然较高的给予托底救助,确保群众看得起病。

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建立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各阶段资助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学前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中职教育“三免一助”、中职学校“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确保了贫困孩子幼有所育、学有所上。

兜底实施危房改造。2016年以来,利用上级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及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为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1268户贫困群众全额出资新建装配式住房,同时为选择自建和修缮加固的435户贫困群众按规定进行补助,彻底解决了全县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如今,走在干净的村道上,村民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县长高巍直言,扶贫先扶志,切实做好托底,是为了让群众拥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统筹“输血”与“造血”才能更好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近年来,魏县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结合县情健全完善了“3+X”长期稳定脱贫增收模式。“3”,即劳务输出、股份合作制、扶贫微工厂3项覆盖面比较广的产业扶贫机制;“X”,即因村因户选择光伏、电商、旅游、设施蔬菜、特色种养业等扶贫模式,以此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

魏县消费扶贫签约仪式。

在劳务扶贫上,借助30万在外务工人员和“实打实”劳务品牌优势,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提升农村贫困群众的劳务技能;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十条优惠政策,强化贫困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促使他们由体能型、务工型向技能型、创业型转变,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在股份合作制扶贫上,整合一部分涉农资金,优选经济实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村集体股份和贫困户权益入股,推行以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股权为主要内容的“量资入股”模式。

魏县扶贫微工厂生产如火如荼。

魏县扶贫微工厂内生产的毛绒玩具产品。

在电商扶贫上,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载体,提升改造村级电商服务站300家,发展源猫、河北网创等电商龙头企业11家,饸饹、土纺土织等9个种类50余款魏县特色产品实现线上销售。

在旅游扶贫上,紧紧围绕20万亩梨园、环城66公里水系、9000多亩生态水面和魏文化、梨文化、水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连年举办梨文化旅游节、鸭梨采摘节等旅游活动,年吸引游客约500万人次,探索“旅游+贫困户”利益联接模式,使贫困群众通过销售土特产、创办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增收。

扶志扶智 机制创新

构筑脱贫“硬支撑”

接过工资,北皋镇南刘岗村农民江书芳满面笑容,这是她在林盛公司杂交构树种植园工作一个月的报酬。

江书芳上有瘫痪在床的婆婆,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丈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016年4月,村里流转土地发展杂交构树种植,江书芳将家里7亩耕地流转给魏县林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公司上了班,每亩地租金900元,一年稳打稳算收入6300元,平均每月打工能领薪金2000元左右,租金加上薪金一年收入三万多元。

江书芳感慨地说:“现在家里安了电话,和老伴儿还用上了智能手机,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这是在魏县大地上,众多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精准脱贫带来深刻变化的一个镜头。

副书记郭涛表示,扶贫攻坚要聚焦“精准”,落脚“精准”。要先行先试,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机制创新,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实效。

2017年,该县坚持试点先行,聚焦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12343”精准防贫机制,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实行动态监测、提前干预,从源头构筑了贫困发生的“截流闸”和“拦水坝”。

今年以来,该县加大探索创新,将因产业、因就业两种易致贫返贫因素纳入防贫保险保障范围,实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完善精准防贫机制,有效化解疫情、灾害等对产业、就业的影响。近三年来,全县共监测相关对象1.6万余人,纳入防贫救助1320人,支付救助金1884.71万元,实现了零返贫、零致贫。

几年来,魏县多次在全国和省市介绍精准防贫工作经验,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改革报》《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充分报道,国扶办调研组两次来魏县进行专门总结,全国300多个县(市、区)前来学习。

魏县探索的“扶贫微工厂”模式,也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该县一方面有3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多年打拼,出现了许多经济能人,有的想返乡创业,但找不到平台;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十几万人想就业,但找不到门路。据副县长胡延峰介绍,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就业增收问题,魏县因势利导,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在外经济能人回乡创办“扶贫微工厂”,大力发展箱包、服装、毛绒玩具等无污染、无排放的家庭手工业,让农村半劳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闯出了一条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一举四得”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国务院扶贫办将魏县创建扶贫微工厂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这一做法列入《全国脱贫攻坚100计》第1计。群众纷纷称赞说:工厂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往外走;政府铺就脱贫路,生活富裕有奔头。

在魏县,各项扶贫政策的层层落实不仅温暖了广大贫困户的心,更带领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让产业扶贫项目在魏县大地遍地开花。

着眼于精准扶贫、精准防贫长效机制的建立,魏县制定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长效稳定增收。

在全县建设了65家扶贫产业园区,着力发展密植梨、食用菌、杂交构树、高端红薯、大棚蔬菜、小杂果等特色产业,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利用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对建档立卡户发展扶贫产业进行补贴,对企业流转土地的租金进行补助。

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组织+建档立卡户”带贫模式,进行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魏县充分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18年顺利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

截至2020年11月底,魏县建档立卡户19539户71628人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这期间,魏县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荣获河北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全国构树扶贫经验交流会在魏县召开,多次在全国和省市介绍脱贫攻坚工作经验。

兄弟市县来魏县防贫中心考察学习精准防贫工作。

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折射出魏县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饱含着魏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全县上下决胜脱贫的决心,更凝聚着广大干群奋勇拼搏的汗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勤劳勇敢的魏县儿女不停顿、不懈怠,他们热切展望“十四五”发展之路,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肩负起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重任,朝着建设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勇往前行。(康世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