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晒晒东城成绩单——“全民合唱”为“品质东城”贡献不竭动能

2020-12-11 40 12/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帅

东城街道位于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地,也是人口密度最高、体量最大、驻区市直单位最多、共建资源最丰富的街道。今年以来,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做强网格、做实平台、做大队伍、做优服务,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变“政府独奏”为“全民合唱”,趟出一条共治共建共享的新路径,为建设“品质东城”贡献不竭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以“全覆盖”建强组织肌体

组织有效覆盖是党组织发挥作用、引领治理的前提。东城街道紧盯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点空白点,坚持党建服务与网格治理“两网”结合,不断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

推动党组织向网格覆盖。坚持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组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吸纳网格员党员、社区在职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加入网格党支部,一名党员联系20-30户居民,力量下沉到一线,及时呼应需求,实现一般小事不出微网格即可处理。推动党组织向商圈、楼宇覆盖。立足辖区商圈、楼宇密集实际,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实体型或功能型党组织,设立楼宇“商圈驿站”等红色服务站点,除专属网格员外,整合城管、市场监管、市政等力量,提供零距离服务,成为服务商圈楼宇的“店小二”,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楼宇社区”,有效解决流动商贩安家、商圈秩序混乱等难题。推动党组织向背街小巷覆盖。前期街道共摸排出近900条背街小巷,其中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街巷有80余条。我们将街巷纳入网格,把党的触角延伸到街巷,除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包靠重点街巷外,还选聘退休党员、热心居民担任街巷长和小巷管家,“一日双巡”开展常态化巡查,结合“党建引领
文明共建”街巷志愿服务行动,把各条街巷从“老大难”变成“邻里乐”。

坚持共驻共建, 以“大融合”做实社区服务

充分利用“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共驻共建”“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推进街道与部门深度融合,社区“大党委”进入实体化运作,真正实现“同在屋檐下,都是一家人”。

实现党建融合。探索建立城市区域化“党建联盟”,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两新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建立联席会商、群众评议等制度,每季度研究治理大事,构建相融互动、协商共治模式,年度内实施区域化党建项目26个,解决小区停车难、地下室私改、失管小区管理等民生问题300余个。实现党员融合。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推出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市区直党委党组织、党员落地在一线,服务进社区,11名市级领导带头联系社区、到社区报道,做调研、讲党课、解难题,机关党组织及时到社区报道,签协议、定计划、谋发展,市、区两级3600余名党员走进162个小区,亮身份、作承诺、领项目。实现数据融合。开发了“社区网格管家”线上平台,打通社区网格与社区警务的数据通道,推动公安数据实时支撑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数据实时回流反哺警务工作,形成“警员+网格员”掌控数据、“公安数据+网格数据”服务平安建设的高效运作格局。

坚持共治共享,以“大合唱”激发群众活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力军”。我们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依托,不断探索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推选“共商议事会”,让居民能发声。在30个城市社区推行“共商议事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楼栋长、业委会成员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提出意见建议、表达问题诉求,给居民递上“话筒”,让居民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推行“共商议事会”制度,快办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老弱病残服务、四点半学堂设置、基础设施管护等问题,真正实现众人商量众人事。组建“红马甲队伍”,让居民有行动。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搭建“红马甲”大巡防平台,各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建立社区巡逻队,累计2000余人参与,24小时全覆盖、365天不间断。各社区也相继推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巡防工作,金水社区建立以“金水大妈”为代表的“党务+警务+社务”融合发展模式,兴盛社区“一警一律五老”、丽日社区“蓝臂章巡逻队”,都发展成为基层治理中的“眼”和“手”,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撑起“主心骨”,辖区刑事警情发生率也在持续下降。开展“社创邻里+”,让居民得实惠。围绕邻里陌生化、需求多元化等问题,突出群众需求导向,引进北京市恩派非营利组织,打造街道社会治理创新中心,通过举办首届公益项目大赛,推出“社创+”和“邻里+”计划,围绕助老济困、环境打造、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回应民生服务需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