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中子星相撞会产生宇宙最强天体?科学家给出猜想

2020-11-16 33 11/16

从理论上来说,形成一个恒星质量的黑洞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等待一颗大恒星寿命终结,然后它的核在自重作用下坍塌。若该核的质量大于2至3倍太阳质量,则它将成为黑洞;若小于2.2倍太阳质量,则形成中子星;若小于1.4倍太阳质量,将成为白矮星。
两个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这两颗发生碰撞的中子星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对象能够超出临界限制,则可能产生一个黑洞。但是这个限制是什么呢?《物理学评论快报》里的一项新研究着手研究了这个问题。该小组对中子星的合并进行了几次计算机模拟,发现这个临界极限,不仅与两颗恒星总质量有关,还取决于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对于后者我们仍未完全了解。
中子星中夸克核心的说明。来源:CSC-IT科学技术中心JyrkiHokkanen中子星的内部取决于核物质的状态方程,该方程描述了例如物质的坚硬程度以及其传导热量的能力等特性。此外,还提出了几个状态方程,每个状态方程的性质略有不同,因此该团队使用一系列状态方程模拟了合并。
他们发现,如果中子星的内部比较有弹性或者“柔软”一些,那么即使是小中子星的合并也能产生黑洞。但是,如果内部较硬,则不能塌陷并形成黑洞。反之,这种合并将会产生一个相对较大,而且能够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该中子星可以抵抗引力坍塌。确定结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两个核在碰撞过程中是否分裂成了夸克。 LIGO-Virgo发现了中子星合并。图片来源:西北大学LIGO-Virgo /
FrankElavsky这项研究对我们理解中子星和黑洞至关重要。2017年,引力波观测站LIGO和Virgo探测到了两颗中子星的合并,尽管他们无法分辨合并的结果是产生了黑洞还是一颗更大的中子星。物换星移,人们势必会观测到更多类似的合并,并最终确定创造黑洞的临界极限。结合这项新研究,我们应该能够找到对中子星内部进行准确描述的状态方程。
相关知识中子星是一颗巨大的超巨星的坍缩核心,总质量介于10到25个太阳质量之间,如果其富含金属,质量还可能更大。[1]中子星是除黑洞和假想的白洞、夸克恒星和奇异恒星外,体积最小但密度最大的恒星天体。[2]中子星的半径约为10公里(6.2英里),约为太阳质量的1.4倍。它们是由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炸和引力坍缩共同作用产生的,其核心被压缩超过了白矮星密度,达到原子核的密度。
中子星一旦形成便不再主动产生热量,会随着时间推移冷却下来;然而,它们仍可能通过碰撞或积聚进一步变化。这些天体的大多数基本模型表明,中子星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没有净电荷,质量略大于质子的亚原子粒子);在中子星的条件下,存在于普通物质中的电子和质子结合起来产生中子。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描述,中子星因受到中子简并的压力,不会进一步坍缩,就像白矮星受到电子简并压的支持不会发生坍缩一样。
然而中子简并压力本身并不足以支撑一个超过0.7M的物体[4][5],排斥核力会在支撑更大质量的中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残余恒星的质量超过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约2倍的太阳质量),简并压力和核力的结合就不足以支撑中子星,它会继续坍缩形成黑洞。作者:BRIAN
KOBERLEIN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