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大华“奇迹式财报”与其背后的求变

2020-11-16 25 11/16

上半年肺炎肆虐、下半年安博会停办,今年的安防圈总感觉少了点曝光度。除了华为上半年弄了个很“华为”的新品发布会和官宣的战略合作外,传统安防龙头都变得比以往还要低调。

企业可能会低调,但财报不会。从各大安防企业上半年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可谓是祖国江山一片绿,除部分红外测温企业的财报一骑绝尘外,各大安防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在各企业的财报中,大华的财报最有意思,在营收同比下降8.96%的同时,净利润能保持12.61%的增长。而在近日大华发布的Q3季度财报中,大华以63亿的营收(同比增长12.56%)砍下了14.56亿的利润(同比增长128.07%)。而综合前三季度,大华的总体营收约161.66亿元(同比增长-1.6%),而净利润确是28.25亿元(同比增长50.48%)。

这份财报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众所周知,安防行业的毛利在业内已经近乎饱和,而像海康大华这样的头部企业,其毛利本身就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因此营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50.48%可不是几个大项目尾款到账就能解释的了的。

而在营收几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降低成本。而且从大华连续的财报看来,这种成本的节省,显然不是简单的裁员就能做到的。(谁裁员能裁出128%的利润增长?)从大华年初至今的消息来看,大华目前所在进行的,很可能是一场改变企业内部架构的大规模整合。

而从年初大华闪电换帅,傅利泉重掌大旗看来,这次的改革,显然是有备而来。

从销售转管理,大华企业重心在转变

纵观大华近年来的财报,我们不难发现,2018年大华的净利润增长率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仅为6.34%。而在此之后马上又恢复到了26.04%。而我们翻翻旧账就能知道,2018年,政府叫停了大部分雪亮工程的PPP项目,而在此之前,大项目一直是大华等传统安防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政府的突然叫停也让18年大华的利润受到重挫。

其实不仅是大华,政府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安防行业盈利的大头。但同其他安防企业不一样,大华作为上市企业是受到很多双眼关注的,尤其大华还总要被拿来与海康比,眼看海康大华差距越来越大,管理层肯定是坐不住的。

而18年的挫败也放大了大华企业运作一直以来的一个弊病,那就是依赖大项目的销售业绩、过分依靠渠道、销售的力量。其实随着泛安防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安防行业的玩法在发生改变,华为卖摄像头跟卖手机似的,阿里腾讯三天两头搞个智慧大脑,以云为武器杀入安防行业,你再死守这些渠道,能守几年?

前几年很多人都说华为不行,没渠道搞不了安防,现在人家不也是在做了?还整出来个安防新三巨,咱不说它现在就能跟海康大华掰掰腕子,但好歹也是做得有模有样。而整个市场盘子就这么大,人家份额多了,你的份额就少了,而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显然不是上策。

大华的前任副总裁张伟本就是客户经理出身,在它任职期间,大华的销售能力大幅提升,但这也埋下了18年大华重经营的弊端:一旦大项目因为不可抗力撤资,大华的销售业绩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通俗点说,时代的改变对手的增多都鞭策着安防企业架构改革,随着泛安防的不断兴起,安防市场市场不断下沉,三四线城市用户、C端的用户显然都不属于大项目的范畴,而大华想要适应这种市场变化,就必须要变革,既然守不住,那不如多发展些市场。

而大华的企业管理重心,自此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那就是从张伟傅利泉时代的传统的注重大项目、注重销售的重点转变为注重企业管理为重点。也就是由销售见长,转变为管理见长的过程。

诚然,这方面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更换管理层只是为了更高效的决策铺路,真正要解决的,还是企业运营效率的问题,而在这方面,大华异乎寻常的净利润增长也证明了自己的企业架构优化十分成功。

这就好比练武,年轻的时候,企业规模小,可以凭借卖力的销售来铺设渠道,练肌肉。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光靠外功显然赢不了众多高手。单以销售来说,天地伟业、宇视、雄迈等,哪个在地方市场还没点特长?大华不断增长的体量要求它不能再花过多成本在销售上与这些企业过招了,大华的体量已经允许可以有也必须有更多的野心。

这就像是华山论剑,年迈的人从来拼的都是内力,尤其是对于像海康大华这样规模的龙头企业来说,智慧城市带来的商机要求他们必须首先解决好企业内部的资源分配问题。哪个部门用多少人、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如何摒弃掉对于对企业利益不大的结构,提高集团的运作效率,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就跟哪个明星后边都要跟个公司管理财务一样,如今的海康大华,已经过了拼销售、拼渠道的阶段(海外业务例外),现在拼的就是技术实力和集团内部的管理能力。

今年,海康分拆萤石准备上市,大华剥离华图微芯精简企业结构。种种举措都说明了企业对于自身内部结构的重视。

此外,随着安防边界的模糊,海康大华的主要对手早已不是圈内的企业,而是更具战斗力、企业布局更科学的腾讯、阿里、华为等IT、ICT企业,在智慧城市这条赛道上进行角逐。

在这方面,传统安防企业要取经的地方太多了,无论是集团的整体管理,还是员工晋升、内部调动、干部培养、人才招聘等等都是智慧建设大潮下安防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说别的,翻翻知乎,都是加班996,在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别人推荐的是阿里腾讯?其实海康大华的薪资并不比这些企业差,甚至有些待遇比这些IT企业做的还要好。但为什么人们总是趋向阿里腾讯?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学习。

尤其是十年维稳的背景让安防企业的成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企业的成长速度,再加上12年来智能化对于安防企业的催化,让资本进一步涌入行业。很多安防企业的体量成长速度远高于其架构改变速度。所以这次大华愿意先从内部改变,其实是个好事,吃饱饭好干活。

而大华的架构改革,无疑是为了冲击更广阔的市场做准备。

多元化势在必行,安防企业的求变

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安防的破圈已经势在必行,在过去,安防行业承担的是保护和监视的责任,并进一步向客户提供智能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安防行业多年积累的视频技术已经运用于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化作了智慧城市的眼。

而安防企业的功能也得到了相对的扩展,从业务范围来说,在B端我们得到了业务上的扩充,服务于包括无人驾驶、智能侦测、警务大数据处理、智能勘测多个新型市场。同时在C端,我们受众的接受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以大数据技术、监控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技术。

就连服务业也是如此,前两天我住宾馆,一台“小度”、一个设计过的智能化房间,就能让你只用嘴操作房间里的所有电器,而这类C端技术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今年大华官网公布的新闻来看,已经明显由去年的拿下XX项目,变为了同联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5G智慧场景服务、与CityDo达成合作共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等。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像海康大华这样的头部企业,无论是接受资本投资也好,同圈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也好,还是直接收购圈外企业也好,走出去求变几乎已经是必然的结果。

而在那之前,必须先搞好内部结构的优化,有钱也不能瞎花,(更何况安防行业本来也没多少闲钱)。通过高效的结构来让自身变得更有价值。

此外,智慧城市项目本身的水分很大,拿下智慧城市项目,财报就更好写了。写好了财报投资人就会更愿意投,有钱了自然能够进一步发展。而此良性循环的基础无疑建立在优秀的企业架构上,否则拿了再多钱,也是浪费。

大华这家企业其实挺有意思,每隔几年就能迎来一次快速发展,而且在近年来行业天花板渐显,众企业利润增长纷纷下降时候,大华作为安防龙头仍能保持10%以上的利润增长,今年更是创造了新的记录。

而安防龙头企业的大幅回暖自然也引起了资本的注意。

近日,私募基金邻山1号大举加仓海康大华,海康大华股价二季度以来分别上涨44%、40%,海康威视更是凭借此举市值从回4000亿大关。从资本角度来看,在2018、2019两年美国的制裁下,安防行业的价值实际上是大打折扣的,而在海康大华抗风险能力的不断提高下,市场情绪基本已经被消化完毕,接下来的自然就是重新返回其正常的市值。

更重要的是,随着实体清单带来的影响逐渐被消化,国内疫情情况较国外有着绝对的领先趋势,安防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回顾2020年1-9月,政府安防项目招标及中标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1%和21%,仍维持改善趋势(2020年上半年招投标金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6% )。而在安防行业逐渐摆脱美国清单的影响后,行业也将迎来全面的复苏。

再加上前段时间移动与阿里巴巴投资大华的谣言,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资本市场正在重拾对于安防行业的信心(毕竟无风不起浪)。从中长期来看,从疫情中活下来的安防企业,接下来很可能从行业的反弹期中获利。

随着安防行业向智慧物联转型的持续深入,像大华这样摆好架子应敌的企业很可能在一这波行业利好中迎来新的发展。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大华未来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