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苹果、华为与小米,科技公司造车的三条路真实的野望,还是市场的期待?曲线造车三条路,会否同归一处?

2021-2-27 62 2/27

原标题:苹果、华为与小米,科技公司造车的三条路

或终是殊途同归,但谁能走到最后?

文|Toretto

小米造车的热度还没有过去,华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电动车的消息再起。

华为很快做出回应:不造车,帮助车企造车好车。

经历2020年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后,市场关注着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件制造商们何时跨入汽车制造领域,掀起又一波高潮。

只是华为在去年就在任正非的带领下表示三年不造车,小米造车也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最为外界关注的苹果,被各种各样潜在合作伙伴的新闻所包围,更实质性的信息。

他们在暗流涌动中积蓄着力量。

真实的野望,还是市场的期待?

“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小米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针对2月19日媒体关于“小米确定造车”的消息,小米集团发布上述公告回应。

不过,花旗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小米造车的可能性不大,没有观察到小米集团进行大量的汽车基础科技的投资和汽车人才招募。

更重要的是,汽车制造本质上是重资产的,若造车小米必然要进行大量的资源投入,这是一项巨大的财务负担,会破坏小米的盈利并影响主业。

但可预计的是,和马斯克合过影的雷军应该最终会带领小米亲自下场造车,只是时间的早晚。

小米造车的传闻出现一周后,2月26日,有外媒报道称,华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电动汽车,目前华为正和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代工制造。这一消息除了短期推高了两家中国车企的股价之外,就是引来了华为的回应: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此前HD Auto曾报道华为有意入股长安蔚来,官方一度否认,而在去年11月,宣布和长安、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品牌汽车的行为,华为对其的定义应该不属于亲自下场造车。

而华为讨论是否要造车,还得追溯到2015年,当时苹果公司的“泰坦”造车计划从内部流出,为此,华为曾针对是否造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的决定是“华为不造车”。

光阴流转,似乎是“始作俑者”的苹果造车计划在2020年底被广泛讨论。无论是官方公布的管理层变动,还是台湾、韩国等各家媒体的爆料,都透露着这家万亿美元巨头进军汽车行业的野心。

市场期待着这些科技公司跨界而来,尤其对于颠覆了功能手机的苹果,市场和用户的期待肯定不只是一家“新的传统汽车制造厂商”。

在车型平台化、零部件通用化的当下,苹果或许能够孵化出一个汽车科技公司,而不是汽车制造商,打破“代工”魔咒,真正实现他们定义、设计汽车,将生产外包,轻装上阵,从而在软件层面实现敏捷的工作方式,在生态层面更好地服务用户。

曲线造车三条路,会否同归一处?

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和小米,怀着制造基因的它们最终都无法抵御造车的诱惑,只是各自选择的通向造车的路线并不一样。

苹果公司在2014年启动了一个名为“泰坦计划”的项目。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项目,有报道称当时苹果计划打造一款无人驾驶的纯电车型,如iPhone一般,作为一个新物种去颠覆汽车行业,不少人给它取了一个名字“iCar”。

但造车进展并不顺利,他们先把目标放低,主攻无人驾驶。

“我们正在专注无人驾驶系统。这是一项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其非常重要。我们把它看作是孕育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也是我们正在从事的最困难的AI项目之一。”2017年6月,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苹果的汽车项目,重点放在自动驾驶系统上。

即使是2019年1月,“泰坦计划”裁员200多人,但是苹果发言人表示,公司仍然致力于自动驾驶等底层技术。

去年12月,负责Siri等AI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主管约翰·贾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接管苹果公司自动驾驶汽车部门。

无人驾驶主要还是软件,而乔布斯在发布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引用过图灵奖得主Alan Kay的一句话:“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

因此,期待苹果汽车的到来吧。

华为没有从自动驾驶切入。以2013年底发布车载模块ME909T为起点,华为开始进军汽车行业。

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首次参展的华为吸引了各路目光,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给出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新定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后来,各家公司开始意识到软件的重要性,都在关注软件定义汽车,华为汽车业务领域也扩展到了操作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层面。

鸿蒙车载系统、针对汽车电子电气和基础软件平台而构建的数字系统架构、激光雷达,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汽车相关硬件,华为都有所涉猎,

华为就像是一台无法停下的机器,而前进需要不断获取能量,外界看到华为业务越来越广,公司越来越大,这股力量终将推动华为造车。

至于小米,此前他们就投资过地图上凯立德,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是蔚来和小鹏的股东,2020年,小米领投博泰车联网后,雷军表示,“车联网是未来科技的重要一环,汽车也是未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智能终端。”

短期来看,造车和小米目前的轻资产商业模式截然不同。毕竟汽车制造比手机制造更为复杂,雷军和小米掌握的OEM供应链也没有那么多,主打性价比的方案并不吃香。

换句话说,这几家中,小米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是相对弱的,但汽车领域真正需要的是极具创新力的颠覆者,而小米更适合扮演加速普及的角色。

此前曾有媒体断断续续爆料过小米的MIOS操作系统,万物互联的AIOT应该是小米真正瞄准的蛋糕。而这或许就是三家殊途同归之所在。

在这方面,苹果是更早的布道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了iOS、App Store等底层软件和生态系统,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脑、平板电脑等多个硬件跨屏协作。未来,苹果如何将汽车纳入到这个生态中,或者基于汽车场景重构生态以实现主动服务,让用户在汽车内外的生活实现无缝衔接,抢占用户的时间高地,值得期待。

未来的汽车产业仍是混沌,需要有敢于创新甚至是颠覆的人和企业去探索未知领域,苹果被寄予了厚望。华为的鸿蒙OS则蓄势待发,试图抢占国产OS的高地。

如今,似乎已经能够闻到硝烟的味道。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