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心理学家: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不外乎是这3种心态

2021-1-17 32 1/17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首卷语

生活中的你是一个经常说“谢谢”的人吗?或者你身边有没有喜欢经常说“谢谢”的朋友?

在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被他人服务的时候或者是获得赠予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说一声“谢谢”。

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渐渐演变成自己的一个口头禅,即使受到的帮助不值一提,也会不断的感谢对方。

时间一长,大家会觉得这类人虚伪又清高,他们口中的谢谢也都变成了假装客气,假装有礼貌。

对于这样的人,心理学家也有自己的分析。他们认为,经常说谢谢的人其实是有三个目的的。

一、注重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从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来分析,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意识就是潜意识。

在人的思想中,除了潜意识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意识。

潜意识是存在大脑之中的,是我们内心最真实最本能的想法。

我们会用臆想的方式想象会真实发生的事件,并且把这种潜意识里想出来的画面变成现实。

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潜意识下的产物,正因为不断有这种臆想出来的事情,才成就了如今的我们。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潜意识也都不相同。有一部分人喜欢将自己潜在的一些意识明显地表现出来。

把潜在意识压抑住并不好,但是如果完全释放出来也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只有将两者的关系平衡好,才会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而经常喜欢说谢谢的人,它们头脑中的两种意识就平衡得很好。之所以把谢谢挂在嘴边,是因为他们更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善于和人交往,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并由衷的赞美。

和这类的人相处无疑是轻松又愉快的。

二、试图打破偏见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一种适应性偏见(Adaptive bias),它是指人们看低自己真实的适应能力,抬高了一些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歌德曾表示,如果一个人变得低劣,那么他们只会高兴别人的不幸,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乐趣了。这种人是非常可悲的。

人们在一开始接受帮助的时候都会感恩,但是如果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或者经常受到帮助,那么慢慢地就变得不再感谢对方。

所以大部分人在这种偏见的作用下,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习惯了之后也就不会想要说谢谢了。

而经常说谢谢的人,他们一直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不会觉得他人的帮助就是应该的,会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人会为对方着想,更适合长时间相处。

把自己的感谢表达出来,不仅让自己舒心,也会让对方觉得愉快。

生活中人们会愿意在可以长久性带给自己快乐的事物上花心思,但是情况往往相反。

经常说谢谢的人在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社交上也处于优势地位。

正因为他们懂得感恩,在受到帮助的时候会记在心理。当对方需要自己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这不仅仅是礼貌,也是间接偿还人情的方法。

三、希望获得理解和尊重

情绪是人类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共情则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一种感受。

共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形成一些和自己心理感受相同的共鸣。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到过:共情就是可以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感受,并且从这些感受中了解对方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经常说谢谢的人,就是共情能力和感知能力都很高的人。

他们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快速的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从而认识到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变化。

当得到对方的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会及时地给出反馈,同时希望自己可以给对方带来好的影响。

这类人的执行能力比较强,在人际交往上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能够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感受,不会强迫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共情能力强的人能够理解他人,同时也希望对方可以给予自己理解和尊重。

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能够建立很好的社交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经常说谢谢的人更加注重社会规则和责任感,他们的社交能力较强,更容易得到帮助。

同时共情能力较强的他们,容易让他人吐露心声,懂得尊重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于这类人来说,在得到帮助的时候说声谢谢就是应该这么做的。

作者|陶庸子

编辑|陶庸子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