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复盘》:你有多久没思考过复盘了?

2021-1-11 22 1/11

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固有思维:对他们而言,计划和实施比复盘更重要,这一点从他们为三者分配的时间就可以初见端倪;或者认为复盘多是用于一些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用以提高效率,一些平常的事情似乎就没有太大必要去复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这样想其实也能够理解,在追求利益、效率最大化的时代,人们的经历当然应该优先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但这有时也是一种对我们的限制,我们主动杜绝了那些可以优化个人生活、社交和其他方面的因子。

在不久前阅读完的《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中,很看重复盘这种意识的存在。不仅仅针对与生活和工作中的重大事件,所有你认为有用的、喜欢的、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小事也可以去复盘。

它提到的实际操作篇幅并不多,因为步骤无非就那么几个: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以及总结规律,这是一个僵化的流程。

但也只有遵循僵化,才有机会进入优化和内化的地步,从而进入一个持续思考和成长的过程。

01

回顾与评估

在去年年末,在才步入实习正轨的我突然接到了新辅导员的电话:让我准备一下参加学校安排的比赛,如果确定好了,这边实习准备给你推掉。

接下来学校还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和实习单位沟通说我即将回学校参加比赛。一上午我都处于被“离开”的状态,师姐们看到我在食堂吃饭还很惊讶我怎么没走。

针对这次事件的解决过程,我回忆了自己原本的目的:我想要把事情真实情况告诉父母,在他们了解完情况后,结合我自己真实的意愿,帮助我确立参加或不参加两条路分别的最佳选项。

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先客观地把情况交代清楚——告知父母我不想去——询问有哪些努力我可以做或者有哪些信息我可以再去确认的——最后暂定决策。

然而事与愿违,在开始尽量客观地交代清楚事实以后,我只记得了告诉父母我不想去,并且无法控制自己尽早结束这个发牢骚的过程,甚至最后因为某些原因,还回忆起了很多与本次事件无关的事情,后面的内容一概没做。

很明显,这次沟通的结果是小于目标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负面结果:我向父母进行情绪攻击。

分析这些的目的当然不是简单地了解一番而已,很多时候我们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但是未必知道事情的解决方案。

就好像丢三落四的人知道自己记性不好,这次批评警醒了自己,但如果不深入去解决,下一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以前就知道我容易被情绪所累,但还是一次次陷入“杏仁核绑架”中。

为何复盘的原因在于:对很多人而言,知道是一方面,如何改变又是另一方面。

02

分析和推演

分析,多是从“与预期不一致” 的地方下手。不论是好的、坏的还是存疑的,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前两天师姐扔给我一个官方文件,里面洋洋洒洒70 页,她明确了她的要求:根据文件中的技术指南,修改一个可用来做讲座的PPT,排版以美观为主,内容需要是最新的文件。


于是当天下午我就完成并且进行了内容核对,本以为事情就能够结束,结果临近下班时他们发现了前两天发的最新文件,于是只能第二天再次修改。而第二天修改到一半,又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文件再一次被要求重新改动。

最终结果就是,一个操作只有“复制粘贴”加“简单排序”的PPT文档,花费了我两天时间。

按照理想的情况,在确保最新文件的情况下,文件本应该是能够在半天之内完全做好,当然做的过程中及时回顾搜索也是必要的。

但因为之前做过类似的内容并且时间相对较近,没有人想过应该重新检索一遍,过分依赖于后期的文件完善,导致进程的一再拖延。哪怕按时完成了目标,但实际结果的效率却是不能相比的。

找到了症结,接下来就是推演规律。因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未必就是实质上的因果关系。

书中介绍过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做的一个实验:“他养了一群鸽子,随机的像鸽笼里投放食物。过了一段时间,鸽笼里的鸽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鸽子总是把左边的翅膀伸出来,有的鸽子只用一条腿站立,有的鸽子总爱歪着脖子。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姿势与鸽子们学习—适应过程有关。当外界投放食物的时候,鸽子们就在总结我当时正在做什么就能得到食物。有的想我上一次一伸左边的翅膀食物就掉下来了,有的想我上次单腿独立时食物就掉下来了。于是鸽子们得出了自己的经验教训”。

或许我们认为有点好笑,但其实我们复盘时也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结论超越了我们某方面的认知,自然容易一叶障目。

而实际地检验,就是证明分析原因的最佳方式。在上次做PPT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问题之后,主动跑去和师姐商量解决最新文件的问题。我们把能够查的几个网站都查了,没有发现最新的文件可以使用,这才放心接着修改我的内容。这个时间是花费了,但相比之前的流程要更简洁。

这也就是推演的实际效用——证明分析是否有效。

03

总结和归档

将复盘过程中形成的结论牢记,有时归为一个文档是有必要的。

因为很多复盘,得出结论就结束了,认识既没有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也没有形成文档固化下来,散了也就真的散了。况且努力记忆,人也不能够保证自己的记忆非常持久,有些情况下还会因为情绪而不能理智思考,甚至暂时忘记一些即得结论。

而形成文档的过程,也是梳理认知变成知识的一个过程,它将变成显性、有条理、可回顾和传播的内容,并且节省我们的认知资源和成本。

比如工作时他人交给你的一些经验,可以结合你自己不断摸索的便捷操作,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在流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避免什么都可以一一记录。当这个流程能够发挥操作中比之前更高的效率时,它就可以成为一种可以在其他人群中传播的方法成为你的知识体系。

这其实也是当代知识付费的基础,你有而别人没有,那么这个信息差就能够产生价值。

04

写在最后

复盘就和计划一样,都能够为我们的成长铺路。或许一开始的确很艰难,要让自己适应一种新知识或方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但好在方法相对固定,多试几次就能获得一个相对清晰的印象。

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起来,摆脱低效重复的工作进度,你会拥有更开阔的天地。

文:钰姝责任编辑:殷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