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被李開復揭底的曠視天才公司有個天網夢

2020-9-16 37 9/16

李開復一箭三雕現在想想,普通人也挺好的,至少說話不用那麼拘謹,但名人可就得謹言慎行瞭。你看,李開復的一句口誤,就讓螞蟻、曠視、美圖紛紛躺槍,他們還要連夜加班解釋。回過頭來看整件事情,你會發現,螞蟻集團的公關團隊過分優秀。現在的會議太多瞭,其實大傢對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關註也不多,各大媒體也是將頭版頭條預留給參會的王興和雷軍,但是螞蟻集團卻從李開復的寥寥數語中,發現瞭不對勁的地方。9月12日,李開復在會上說,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尋找瞭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瞭大量人臉數據。當晚,螞蟻集團緊急做出瞭回應。我們可以發現,螞蟻集團稱自己從未將人臉數據提供給曠視科技。一邊說拿到瞭大量數據,一邊又說沒有給,一時間,令人摸不著頭腦。真相,也許隻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但是,對於正在籌備上市的螞蟻集團來說,任何風吹草動也不能放過,這次也不例外。與其讓媒體後知後覺發現問題,不如自己先把問題拋出來,這樣也可以掌握主動權。螞蟻回復一小時後,李開復也做出道歉,稱是自己的口誤。曠視也稱自己不掌握也不搜集任何個人信息。當然,在曠視的微博評論下方,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作為一傢高科技公司,自然要接受技術和倫理的拷問。或許,一些朋友可能對曠視不太瞭解,其實筆者之前也沒聽說過這傢公司,但一查,發現這傢公司非常厲害,厲害到讓人發抖。曠視在註視著你曠視是一群天才創辦的公司,它的創始人是印奇、唐文斌、楊沐。這三位都來自姚班,中國頂級學府清華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半國英才聚清華,而清華一半英才在姚班。可想而知,姚班有多厲害,姚班是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立的。進入姚班的學生,都是數學、物理及信息學競賽的金牌選手,或是各省高考前三甲。李開復曾這樣評價曠視的團隊,他們是我多年來見過的最強的團隊,很多團隊有一兩個技術精英,曠視整個團隊都是。這麼強的團隊讓我想到瞭早期的蘋果和Google。被李開復贊譽有加的曠視到底是幹什麼的呢簡單來說,它是一傢人工智能公司,核心技術包括人臉識別技術。去年秋季開學,曠視因為這一技術被推上瞭輿論的風口浪尖。起因是曠視運用人臉識別系統,全程監視學生上課。或許大傢在上學時,也遇到過教室裝監視器的情況。但曠視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系統能夠自己記錄學生的聽課情況:學生趴桌子2次,玩手機1次,睡覺0次,舉手6次,閱讀9次想想都讓人脊背發涼!曠視的業務主要是面向企業和政府,面對普通消費者的業務較少,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傢對它知之甚少。雖然螞蟻集團說已經停止與曠視的合作,但它們之前確實合作過,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就是借助瞭曠視的技術,此外曠視還與華為、OPPO、io、小米合作,解決手機刷臉解鎖等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曠視的政府客戶,它們是國傢公安部、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國企。可見,曠視主要應用在安防和金融上,這兩者都需要人臉識別技術。2017年,曠視的創始人印奇預測說,天網所需的核心技術可能在3年內就可成熟,但仍需要之後多年在計算力和覆蓋面積上做出完善。屆時,美國警匪片的場面就會變成現實,在天網體系裡,壞人將無處遁形。但是,普通人也同樣無處遁形瞭在一些國傢,連十字路口智能抓拍違規行為都會因為涉及隱私,無法推廣。就在前幾天,美國波特蘭市,議會一致通過瞭一項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人臉識別禁令。該市禁止餐廳和零售店等私營實體在該市公共場所使用這項技術,也完全禁止當地政府部門獲得或使用人臉識別。曠視創始人印奇自己也說過,如果攝像頭背後真的有個人在那裡看著,是挺嚇人的,但它後面就是一套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每天上網時用的搜索引擎一樣,非常中性。可見,印奇是技術中性論的堅定支持者,技術沒有善惡,但使用技術的人有善惡。但這群中國最聰明的人能控制技術的走向嗎誰來監視監視者曠視是一傢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掌握著高端的人臉識別技術,而且這項技術在悄無聲息地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預測稱,刷臉支付到瞭2022年將突破7.6億人,屆時將取代掃碼支付,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又或者,真的會像曠視創始人所預測的那樣,天網系統會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到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就真的成為現實瞭。這也意味著,曠視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因為不管是刷臉還是天網的搭建,都需要借助人臉識別技術。在這個監控無處不在的社會裡,隱私又該何去何從呢資本是逐利的,我們不要妄想一傢企業能完全保護我們的隱私,能保護我們隱私的,隻有我們自己。在圖像識別日益發達的今天,為瞭避免自己的隱私遭到泄露,出現瞭一種對抗圖像識別的技術,比如對照片進行像素級別的微小修改,以蒙蔽AI的審視。萬物相生相克,此話有理!早在18世界,英國哲學傢邊沁提出瞭圓形監獄的概念,在這個圓形監獄裡,一個監視者可以監視所有的犯人,而監獄中的犯人卻無法確定他們是否受到監視,但有監視的地方就有反監視。簡單來說,曠視在監視著我們,但曠視的一舉一動也在被我們監視著。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也許並不懂人工智能技術,但是,一旦人工智能技術要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是需要得到我們同意的,但問題是,我們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技術可以被一兩傢公司掌握,但技術的未來不能由這一兩傢公司決定,真正的決定權,應該掌握在大傢的手中。作者:報報舉報/反饋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