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下半句道尽世间沧桑,字字戳人心!

2021-1-7 33 1/7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很多歇后语、成语及俗语等流传下来,这些俗语我们大多耳熟能详,但其中寓意却道尽世间沧桑。特别是古人总结出的很多俗语,它们言简意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诸多经验和愿望,需要我们更多地继承和传扬。大家都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又有谁知道他的下一句才是精华,字字戳人心房!

上句:久病床前无孝子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古人对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现实总结。意思也很直白,就是当一个人年老生病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较重,长期无法治愈,久而久之,即使本来十分孝顺的孩子也会变得不胜其烦,甚至有可能弃之不顾。

尽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崇尚“百善孝为先”,但随着王权巩固,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而人口却不断膨胀,失地农民日益增多,普通百姓本来就家境贫寒,在赡养父母上就更是有心无力,很多地方甚至出现“老人洞”,让老人自生自灭。而在古代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习俗中,如果赶上粮食短缺,无法越冬,为延续部落香火,也会决定留下青壮和孩子,让老人自行离开。

下句:久穷家中无贤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要严格遵守“三纲五常”,一旦成婚只能终身相守,而男人却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可以逛青楼、养外室。古代的“贞节牌坊”,就是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的女性,而为她们兴建的牌坊建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人的一生幸福就取决于能否嫁一个好郎君。

但如果夫君没能力,又好吃懒做,成天吃喝嫖赌坐吃山空,必然导致家境每况日下,而原本非常贤惠的妻子,即使一时能够咬牙坚持撑起一个家,但毕竟独木难支,时间久了,也会变得性情粗犷、举止粗鄙,这也是被生活所迫啊。

老祖宗流传下来这些俗语老话,就是要告诫我们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美好的愿景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这些有的言简意赅,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字字戳心,有的意味悠长,但都饱含了智慧和期望,是对人世百态的总结和提炼,虽有危言耸听之嫌,但也有醍醐灌顶之效,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