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蘇州文明碼三天就被罵下線人們是在擔憂什麼

2020-9-11 37 9/11

2020年9月3日,蘇州的“蘇城文明碼”正式上線,搭載此前推廣的蘇城碼APP,給測試范圍內的市民進行“全國首創”的文明打分。

這一政策在隨即互聯網上引起輿論爭議。9月6日,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文明碼”已經測試結束。

“文明碼”不到四天的短暫存在,為“後疫情時期”大數據的使用邊界提供瞭一個討論契機。

所以,不妨針對“文明碼”進行一次事實和觀點的復盤,看看當我們在談論文明碼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根據姑蘇網發佈,“蘇城文明碼”進行文明評分的起始分數是1000分,已經開放的測評內容為兩項:文明交通指數和文明志願指數。

計分規則也不難理解:違反交通規定會扣除相應分數,如闖紅燈扣50分,酒後駕駛扣100分,而參加交警執勤等志願活動,則會給出相應加分。

單看已經開放的測評標準,文明碼主要偏重交通方面,交通法規相對比較客觀,志願也非強制,似乎撐不起網絡上如此多的抵觸情緒。

而在建立社會征信體制的大勢之下,關於“誠信”的信用積分制度其實在全國各地都有推行。

那麼,為什麼“蘇城文明碼”會出現這麼多爭議?

仔細看一下文明碼上線時的官方說明,會發現一些問題。

如果不是三天就叫停,文明碼本還會陸續推出其他文明指數,大概率關於“文明用餐”、“文明上網”、“厲行節約”等方面。

但比起已有法規體系可以參考的文明交通指數,如何去節約、上網、用餐才算得上“文明”,如何在這些領域進行分數折算,就太過於主觀瞭,而主觀就意味著很難普適,意味著“裁判員”和“運動員”之間的意願不對等。

總會有一些持著一套稍有不同的文明標準的市民,會被這個體系誤傷,而且這種誤傷不是別的,是來自公權力對一個人“文明”與否的道德評價,不可謂無關痛癢。

此外,官方介紹中承諾會給予高分市民“優先和便利”,而“綜合文明指數低於下限人員”則會面對“警示和懲戒”。

既然牽涉到市民“工作、生活、就業、學習、娛樂的優先和便利”,就已經觸及瞭切身利益。但介紹中卻沒有更詳細的說明,這也是引發輿論猜測和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些評論指出,對於違反交通法律法規的人,已有對應的行政、刑事處罰,法律已經對其損害行為進行瞭力求等價的判罰。

此時再以“文明碼”扣分來限制其他生活權利,屬於“法外加刑”,這在一定程度上背離瞭法精神。

9月6日,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終於針對獎懲問題作出回應:

懲戒不針對於個人,而是關聯工作單位的文明評定,獎勵政策也不會超出志願者平臺的常規范疇。

負責人還表示,文明碼不會“與個人信用、落戶、就業以及公共資源分配這些進行掛鉤”,也就是說不會進行“法外加刑”,而且文明碼屬於“自願使用”。

伴隨著文明碼的測試停止,這個一並作出的回應多少有些延遲。

而且,以上提到的“文明用餐”等標準的主觀誤傷、獎懲問題的話語含糊,還都隻是從官方介紹本身出發;

但“文明碼”所關涉到的,遠不止於對一個政策文本的解讀。

首先,能引起如此巨大體量的輿論關註,“文明碼”的民意調研做得應該是不夠的。

在居民還不夠瞭解、甚至從未聽聞“文明碼”時就進行測試,難免引起誤讀,況且還牽扯到瞭生活權利。

而且從搭載“文明碼”的蘇城碼APP的安裝過程就可以看出來,推廣過程中有一些粗暴和急躁。這種推行風格,也被延續到瞭推廣“文明碼”上。

部分居民安裝蘇城碼APP時的見聞,並非孤例

其次,正如相關負責人在回應中所說,人們所擔憂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公權力過度介入私人和道德領域”。

而“文明碼”問題,雖然沒有輿論中“法外加刑”的擔憂那麼嚴重,但也已經呈現出瞭一些“接管私德”的傾向。

政府運行的原則之一是“法無授權不可為”。不需要如此多的條條框框,才能保持民眾的活力和創造力。

而且,也正是因為法律法規無法處理一切,公權力無法接管一切,所以才有瞭道德發揮作用、修正秩序的空間,讓“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才是維持秩序而又不過分限制活力的操作方式。

最後,很多人把“文明碼”視作接續“健康碼”的信號,並且擔憂在一旦有瞭這個開端,後續會向各種“XX碼”開始滑坡。

即使是已經廣泛推行的健康碼,尚還存有“大數據錯判紅碼導致生活不便”、“大數據過分滲入生活”的種種聲音,而一個落在軟性文明范疇內的“文明碼”,就更沒有那麼大的必要性。

我們雖然享受著大數據的便利,但也不免對其神通廣大感到隱隱的不安。

大數據太龐大,而個人又太渺小。

在“後疫情時代”,大數據的分寸感更需要把握,政策執行的民意接受度也需要被持續關註。

畢竟一切的政策,最後落到的都是“人”。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