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非遺我來傳活動啟動民謠MV唱響榮昌陶

2020-9-2 36 9/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金竹山,瓦子灘,十裡河床陶片片,窯公吆喝悍聲遠,窯火燒亮半邊天。”數百年前,這首代代相傳的民謠唱出瞭明清時期成渝古驛道上安富鎮制陶的興盛景象。今天,這首民謠和著悠遠而婉轉的旋律被再次唱響,那一聲聲渾厚而粗獷的窯公吆喝聲仿佛就在耳邊。9月1日,由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重慶網民文化季在“雲端”正式啟幕。同一天,由榮昌區委網信辦出品的《陶寶陶寶你在哪兒》MV正式發佈,標志著2020重慶網民文化季重頭戲——“非遺,我來傳”網絡文化互動活動也同步啟動。2020重慶網民文化季以“共建巴蜀文化走廊,共享網絡美好生活”為主題,將推出一系列線上線下網民文化活動。榮昌區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攜手重慶市委網信辦,精心策劃的“非遺·我來傳”網絡文化互動活動,將為網民們帶來一場線上線下交融的非遺傳承之旅。“此次活動的主角是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榮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榮昌陶不僅是榮昌的寶貝,更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獨具“薄如紙、紅如棗、亮如鏡、聲如磬”的特點。出土陶器文物顯示,早在漢代,榮昌地區就開始瞭制陶;到瞭唐宋時期,榮昌的制陶業日漸興盛,工匠們的技藝也愈發成熟。“‘非遺,我來傳’的首個活動是一首古老民謠的新生,希望借助民謠的網絡‘傳’唱,讓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積淀的‘榮昌陶寶’走入網民的視野,逐漸成為大傢心中新興的‘流行’。”該負責人介紹,啟動“非遺,我來傳”網絡文化互動活動,就是希望融通古今,循著傳統文化的脈絡,發揮互聯網“傳”的力量,對榮昌非遺文化的傳承加以更好的推動。打開這首民謠的MV,伴著清新舒緩的樂曲,陶寶古街上的那條青石板鋪成的古道映入眼簾,兩旁的川東民居古樸而典雅。陶藝館裡的師傅,全神貫註地在陶器上刻畫精美的圖紋……“安富場,五裡長,瓷窯裡,燒酒坊”童聲歌謠響起,讓人仿佛回到瞭那個“泥精壺壺排成行,燒酒滴滴巷子香”的年代。隨後,MV中溫暖的男聲響起,吟唱瞭數百年的民謠被重新譜上瞭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曲調。畫面中,揉泥、制坯、打磨、刻花……工匠師傅們不慌不忙地打造著手中這個跨越千年的“陶寶”。“傳唱,是這次活動的第一步,接下來活動將繼續在‘傳’字上做文章,與廣大網民分享、交流榮昌非遺文化。”該負責人說,除傳唱民謠外,還將通過尋陶、曬陶、品陶、制陶、享陶等內容,從傳授、傳播、傳揚等多個層面生動立體地展示榮昌陶的魅力。據瞭解,在這場持續半個月的活動中,“開窯”儀式將最為隆重。開窯是榮昌陶制作過程中的一個最令人期待又緊張的時刻。在夜以繼日連續100多個小時高溫柴燒過程中,泥、火、柴、窯,每一樣都影響著陶器的成色,甚至成敗。如何才能燒制一窯“陶寶”?唯有經過歲月歷練、有著爐火純青技藝的老師傅才能獲此心得。9月中旬,榮昌陶國傢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老先生將親自上陣,上演“開窯大戲”,網民們可以通過上遊新聞等網絡平臺觀看開窯直播。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系。舉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