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古代的蘋果不叫蘋果而有一個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仍保留使用

2020-9-7 44 9/7

原以為我們平時吃的各種食物都是本土自產的,事實上並非如此。19世紀中葉後,海禁開放,西方文化的大量輸入,包括許多資源的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

我們平時最常見的蘋果,它的果樹也是在當時引入的,其中以山東最早。山東蘋果之所以有名,大概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image

小時候,蘋果僅僅被看作是一種水果,可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許多國人也開始過起瞭西方的節日,在某個時刻,蘋果還被賦予瞭美好的祝福。

然而在古代,蘋果不叫“蘋果”,而有一個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仍保留使用。

其實我國出自於我國的蘋果叫綿蘋果,西漢文學傢司馬相如曾寫有一篇《上林賦》,其中就描述瞭山林苑的景色,寫道“於是乎盧橘夏孰,黃甘橙楱,枇杷橪柿,楟柰厚樸,梬棗楊梅,櫻桃蒲陶,隱夫薁棣,答沓離支。”

image

這裡面提及瞭不少水果,有柑橘,橙子,枇杷,柿子,棗子,楊梅等等,但有誰能找出蘋果的名字麼?

實際上,文中說到的“柰”便是蘋果最初的名字,同時還有一個名字叫“林檎”。“柰”是梵語,寓意為端好,林檎”則是意為飛鳥聚於林間,當時古人們發現,山林裡的飛禽走獸也都十分喜愛吃這種水果。

image

起初古人吃的是產自於本土的綿蘋果,每當到瞭成熟的季節,同林的鳥兒都會“嘰嘰喳喳”地飛來啄食蘋果,味道香甜,質地綿軟。

我國種植綿蘋果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瞭,以西部地區為主,有記載稱“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有多柰。”

如今,我國有名的蘋果大多產自於陜西,山東煙臺和甘肅,目前以陜西蘋果數量最多、銷路最廣,現在還有不少地方仍種植有綿蘋果。

image

在唐代,綿蘋果又被叫做“頻婆果”,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在印度也指紅瓜。而日本在我國唐代文化的深刻影響下,慢慢地也將綿蘋果傳入到瞭當地,名為“林檎”。至今著名的“蘋果公司”,在日本人嘴裡就叫“林檎公司”。

到瞭晚清時期,隨著西方文化傳入的同時,西洋蘋果也被引進國內,於是就有瞭中國蘋果和西洋蘋果的區別。前者果肉綿軟易爛,後者口感較為清脆。相比之下,由於大傢更喜歡脆甜的西洋蘋果,所以在我國就開始瞭廣泛種植,逐漸替代瞭綿蘋果的地位。

image

正因如此,“蘋果”這一名字也被大傢接受瞭,所謂的“柰”和“林檎”自然就隨之消失瞭。

最後還要給大傢科普一個小知識,現今在我國南方地區,還有一種水果也叫“林檎”,而真正的名字則為“番荔枝”,模樣與蘋果完全不同,千萬不要弄錯瞭!

image

舉報/反饋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