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第一股将诞生陆金所美股上市最多募资27亿美元

2020-10-24 36 10/24


原标题: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第一股将诞生:陆金所美股上市,最多募资27亿美元

©懂财帝原创作者|唐潮
盛宴开启,陆金所有望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第一股。
北京时间10月23日,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平台陆金所控股更新了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F-1招股说明书,预计于10月30日正式以LU为股票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陆金所正式确定IPO定价区间,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格为11.5美元~13.5美元,拟发行规模为1.75亿股,由此其融资区间为20.1~23.6亿美元。若执行绿鞋机制后,其募资规模将至多为27.16亿美元。
对比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上市的时间安排,陆金所或抢先一步,率先上市。
资本市场人士测算,陆金所也将成为迄今为止美股最大的金融科技IPO项目。
其实,早在三年前中国中小互联网公司就掀起了第一波上市狂潮。但想要扬帆致远,陆金所只有完成战略转型与数字化变革。
五年已过,陆金所的飞轮已淬炼而成。IPO招股书显示,2020上半年疫情影响之下,陆金所营收逆势增长,达到256.84亿元,净利润为72.72亿元,净利率为28.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旗下基于科技平台的净利润占比达87.7%。
陆金所已蜕变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科技已成为其核心增长动力。基于此,陆金所在一级市场的估值不断攀升。
公开资料显示,在完成今年4月底的新一轮债权融资后,陆金所估值已达到394亿美元,为中国第二大金融科技公司。
此外,据懂财帝估算,未来,随着陆金所业绩的持续增长,其目前的估值有望提升一倍以上。
但根据平安集团的规划,上市并不是陆金所的终点。
陆金所心怀更大的商业版图,即实现从1到N的跨越,构造更广阔的金融科技生态。

飞轮转动
当前,中国投资者们最大的疑惑在于,陆金所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什么
IPO招股书已透露出了其中的答案。招股书显示,陆金所的核心运营模式为中心辐射式Hub&Spoke+轻资本。
简单来说,Hub&Spoke模式,即陆金所基于零售信贷与财富管理两大平台为Hub枢纽,Spoke辐射金融机构,向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对此,平安集团联席CEO、总经理谢永林有更通俗的解释,陆金所通过科技赋能,以2F2C方式,帮大众更好理财;以2F2B赋能中小金融机构,帮企业融资,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
轻资本,则是降低公司自身承担的金融风险。IPO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上半年,在陆金所的贷款资金中,由第三方提供资金的贷款占比已从2017年末的51.8%上升到2020年中的99.3%,由陆金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已从2017年末的24.6%,降为2020年6月底的2.8%。
毋庸置疑,中心辐射式Hub&Spoke+轻资本运营模式已成为陆金所的飞轮。
飞轮一旦转动,将永不停歇,财务数据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7至2019年,陆金所营收分别为278.19亿元、405亿元、478.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27亿、135.76亿、133.17亿元。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蔓延,但陆金所营收仍逆势同比增长9.55%,达到256.84亿元,净利润为72.72亿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净利润率已从2017年的21.7%提高至2020上半年的28.3%,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近50%。
根据懂财帝的估值模型,并对比金融科技龙头蚂蚁集团来看,陆金所目前的PS与PB不仅远低于蚂蚁集团,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金融科技公司PS约为10至20倍。
这意味着,若陆金所成功登陆二级市场,其估值市值还有不小上升空间。
但这仅仅是估算,实际上,陆金所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从用户数据来看,陆金所的用户类型与蚂蚁集团也有很大的差异。
IPO招股书显示,在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业务中,贷款业务用户数为1340万。其中,员工少于30人且年收入低于500万的小微企业占到了69%。
此外,其借款人中,92%持有信用卡、57%拥有房产,平均无抵押借款规模为14.65万元,有抵押平均借款规模为42.24万元。而蚂蚁集团的贷款平均规模约为5000元。
而在财富管理端,陆金所平台管理的用户资产中,近75%资产由投资规模超过30万元的客户所贡献。对比之下,蚂蚁集团平均用户资产为约4100元。
对比之下,虽然蚂蚁集团的用户众多,但主要基于长尾人群,陆金所在高净值用户上更具有优势。

远航发动机
若以金融业务比作陆金所这艘巨轮的船身,那么科技就是驱动其航行的发动机。
IPO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旗下科技平台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达到83.5%,其贡献的利润占净利润比为87.7%。
大数据、AI等新兴科技已成为拉动陆金所营收、净利润增长的新动力。
但根据平安集团联席CEO、总经理谢永林的构想,陆金所不仅要2F2C,给予C端用户、小微企业更好信贷理财体验。更要2F2B,成为国内传统金融机构、海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解题者。
细化到零售信贷端与财富管理端,陆金所早在2015年就开发了KYC、KYP等投资者适当管理模型,通过大数据建模帮助平台筛选及匹配合适用户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
招股书显示,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陆金所零售信贷业务15年来建立了专有的风险定价模型,每个借款人包含6000多个预测变量、1063个关键变量,其中92%的变量数据为信贷和金融数据,另有8%为消费和行为数据。

基于大数据和KYP、KYB、KYC等系列科技应用,陆金所重塑信贷审批流程,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无担保审批时间缩短到20分钟以内业内平均30分钟。
同时,陆金所将微表情、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AI技术与线下9500人的催收团队相结合,2017年-2019年,陆金所30天以上有担保贷违约率低于0.7%,30天以上无担保逾期率低于1.9%,低于行业均值。
招股书称,在财富管理业务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在P2P等存量资产占比从超过70%降低至12.8%的情况下,平台投资者留存率2017至2019年始终保持在90%以上,活跃投资者复合增长率达14.1%,财富管理业务不含历史遗留产品的复合增长达到39.4%。
在黑科技的持续赋能下,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的零售信贷、财富管理两大业务,在非传统金融机构零售信贷市场,和非传统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市场货币基金除外的业务规模已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位。
此外,陆金所还通过技术深挖客户潜力。
招股书显示,陆金所平台推出的24个自动化投资组合产品,获得投资者平均投资规模为7.3万元,远远高于非货币基金投资者平均4.2万元的投资规模。此外,投资者对智能化组合投资191天的持有时间,也高于持有传统产品的120天。
招股书还披露,陆金所拥有超过15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研发部门,并且通过与平安生态的合作,获得平安旗下8个专业科技研究院及其平安21000余项科技专利支持。
陆金所此次融资主要用途之一便是科技投入。
招股书披露,陆金所未来将进一步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优化客户体验,降低运营和获客成本,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技术投资及收购等科技投入成为本次募资的主要去向。

金融科技生态
外界有媒体质疑,陆金所依靠高额营销补贴获客,其获客模式难以为继。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散,这已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但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并不缺流量。
另外,从盈亏平衡的理论来看,只要用户的全周期生命价值LTV大于获客费用,即实现盈利。其中的核心是,用户运营与陪伴。
金融是一门古老的生意。用户,特别是高净值用户一方面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极为关注财富管理的体验感。他们不仅仅关注线上的智能服务,更关注线下网点的面对面服务。
陆金所诞生于平安集团,天生具有金融基因,能带给用户信任感。此外,对标嘉信理财的鼠标+水泥模式,陆金所早在2015年就开始设立线下网点,以服务高净值客户人群。
如今,陆金所投资者留存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活跃投资者复合增长率达到14.1%。而在财富管理业务端,今年上半年,其高净值用户留存率更是高达95%。陆金所已成为用户们最贴心的财富管理伙伴。
但陆金所的商业野心并不止于此,它希望服务更多的用户。陆金所正持续向平安集团的科技+金融大生态靠拢。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集团共持有陆金所42.3%的股份,是其大股东。这意味着,未来,平安集团生态版图中的金融、教育、健康、地产、汽车、智慧城市等多个生态圈,以及2亿金融用户,5.6亿互联网生态用户,丰富的B端和C端资源,将与陆金所的金融科技业务进一步融合。
毫无疑问,未来,陆金所的B端、C端用户规模将迎来数倍增长,而这也是陆金所敢于在全球资本寒冬之际,选择逆势上市的底气。
马明哲曾说:平安伟大的事业,要找全球最优秀的人。
如今,陆金所已迎来了新的掌舵人。今年4月2日,陆金所宣布,冀光恒已担任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公开资料显示,冀光恒曾在银行、海内外投资以及大型产业集团等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卓越的管理经验和战略创新能力。
科技、生态、人才在陆金所内部相互作用,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圈,成为陆金所最宽阔的护城河。
风陵渡口,陆金所即将开启下一个十年。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F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