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医生对移动医疗的思考和潜在需求

2020-11-30 60 11/30

医疗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有其独特性,我们知道医学强调医生要亲自见病人,要详细问病史,要查体,西医讲视触扣听,中医讲望闻问切。

随着信息化技术对我们的影响的深入,我们先来看看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比如这张图中的移动查房车,自动取号机取网上预约的号,自助打印机打印结果,移动超声等小型器械可以达到床边进行检查。

美国BCG对移动医疗的分类,通过就诊流程与医患直接相关的移动医疗服务包括:自诊/轻问诊,导诊/挂号,诊断/治疗,长期疾病管理等,移动医疗产品有:医生工具、自诊问诊平台、单科领域疾病管理、可穿戴设备、医联平台、医药电商、医疗新媒体和医疗相关的孵化/加速平台。

“互联网+”与医学结合提出新的医学模式,将多种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医疗行业的设备中,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医院、病人与医疗设备的整合和推进全新的现代医疗模式。通过物联网医学平台,协调不同级别医院分工,三级联动、高效精准地完成分级诊疗工作。

在物联网医学中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应用:肺功能监测与随访,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治,血氧监测,家庭远程无创通气管理平台,呼吸康复远程指导。

医生对于潜在需求来谈,从医生所在医院以及其级别的需求是不同的,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医生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医学生、低年资医生和高年资医生的对于移动医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所有医生工作的一个共通点是看病,有关临床诊疗的核心的需求,比如:医患沟通,规范病历采集和长期数据库的构建,诊断、治疗和随访,这三者是互相连续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移动医疗在医生医疗工作中,可能满足哪些潜在需求,我们能够通过移动医疗干些什么?一般来说,对于基层医院或低年资医生,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慢病管理、随访、康复,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是主要需求,而对于三级医院或者高年资医生,他们主要关注的是疑难危重症、罕见病诊断治疗;另外与下级医院进行的远程会诊工作。

帮助医患之间交流的公司,在一些大型学术会议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公司参与。作为医生会员注册后,总有一种感觉是我们平时的临床工作比较繁忙,有时候患者在线上提出一个咨询,不能及时回复,病人就会有意见,如何改善这种交流模式是需要思考的。另一种我接触到的是医医之间的交流的工具,我们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水平有差别,基层医院迫切需要基层医院与三层医院的联动,需要平台提供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联动给病人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

医疗行业的特点是要见病人,所以移动医疗目前是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不能单纯依靠线下。移动医疗也是目前医生多点执业与自由执业的一条通路,政策对于多点执业的数量、流程、责任和管理规定都逐渐清晰,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移动医疗作为新的媒体也可以帮助医生品牌的建立,作为自媒体,可以撰写科普知识,建立自己患者群体。

除了临床医疗工作外,第二个方面就是临床医生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医疗可以帮助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帮助和推动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现在有很多的微信号比如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包括会议信息、指南更新信息等等资源供临床医生学习;医院也要通过相应的一些微信平台宣传自己的科室,也提供继续教育的资料,比如我们的中心实验室,临床医生以及我们的研究生需要做一些科研工作,都要利用这些平台。这样的好处是医生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时间去了解和学习这样的信息。

第三个方面在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科研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在科研工作中移动医疗可以发挥的作用包括:患者早期诊断,实时监测临床症状、客观指标、用药依从性、生活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可以整合多方面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数据的挖掘改善疾病预后;患者管理与随访;疾病登记注册研究、药物的询证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研究、干预性研究;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五大慢病研究平台体系建设,移动医疗在平台体系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与慢病管理相关的三类移动医疗产品,在诊断治疗辅助方面包括医药电商、治疗方案、患者社区;在专业医学信息平台方面包括医学信息、治疗方案、远程诊疗、临床科研数据、医生社区,在长期疾病管理方面包括服药提醒、数据监测、诊后随访、患者社区、医患社区等。

那么呼吸方面疾病的管理也是依赖移动医疗的更快发展,包括在线挂号、候诊、缴费,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药品监管、配送,以及医疗数据应用、疫病预警与监控,医疗资源部署,亚健康管理,移动医疗设备,母婴健康,慢性病管理,全民健康档案,在健康金融方面包括医保实时报销、商保实时赔付等等。

我们再回到慢阻肺这个非常常见的慢病,移动医疗可能发挥的作用,比如一个40岁患者,有吸烟史,可以有或没有咳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危险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可以用简易肺功能仪进行早期监测和监测;第二个方面是病情评估与规范化治疗方案:COPD评价测试软件;第三个方面是患者用药依从性监测:第四个方面是对于慢阻肺发作过程中急性加重的判断,通过临床症状的残疾进行严重度判断、双向转诊;第五个方面是患者随访:数据实时收集、其它数据整合;第六方面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氧疗指导,脉氧监测,指导患者;第七个方面无创通气监测,通过脉氧监测、呼出气CO2监测等手段进行;第八个是睡眠监测;以及呼吸康复远程监测与指导:脉氧、心率、血压监测。

以上主要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在接触和应用移动医疗产品后对于医疗、科研、教学提供的一些帮助的认识,但分析看来目前移动医疗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去思考。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繁忙,超负荷,移动医疗占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缺乏参与慢病管理的相关医生助理,如何能够减轻医生的负担?移动医疗数据安全性问题?可穿戴设备数据的准确性?慢病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不能有效的建立沟通?如何增加医患对移动医疗的粘性?缺乏相关的政策、医保支付、法律职责。

围绕目前移动医疗的创业,过去主要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比如提供挂号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社区、慢病自我管理等功能。这些项目普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粘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未来互联网医疗创业可能向医疗本身需求转移,以医生为核心的创业项目,涵盖辅助诊断工具、管理患者、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会诊、与患者沟通、医学研究等功能。这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和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医生应用的积极性高,进而导入C端用户,从而双向增强医生和消费者的参与度和粘性,进一步凸显互联网+的价值。

我国现有医疗体系下,政策因素导致医院和医生普遍缺乏基于“互联网+”提高诊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动力,医药电商、远程医疗、在线诊断、“互联网+”慢病管理等细分市场的发展也需要医药分离、自由职业、医保支付改革、数据共享等政策的同步落地。因此,解决现有医疗体系面临的本质问题,“互联网+”医疗百亿级市场的解封,都需要政策上的同步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