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短视频正在“榨干”中国老人? 实情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2020-11-21 30 11/21

中国老人正被短视频“榨干”?

前段时间,高仿明星的短视频号着实在我国网络上火了一把。其实早在这件事情彻底爆火全网之前,高仿明星号很早就出现在了我国一些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上,因为大部分高仿明星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明星的“光环”和“聚焦”效应来以此海量吸粉,然后再把有了大量粉丝的账号进行变卖以此牟利。虽然有些不道德但是也没有明确的触犯哪一条法律法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高仿明星号的存在,大多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随着前段时间因一位6旬大妈疯狂迷恋”假靳东“的事件的全网爆红,高仿明星号的事情第一次如此大面积的被媒体公开报道。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靳东并非当红一线小鲜肉,而是一个实力派老演员,因此国内有很多奶奶级的粉丝对其非常着迷,也正是因为如此D音上有一个头像和内容都和男明星”靳东“高度相似的”高仿账号“吸了很大一波奶奶粉。这个高仿的”假靳东“账号和一般的高仿明星号还有一些不太一样,这个账号的主人会利用只能AI语音合成的方式以及一些视频的处理技巧,让这个高仿的”假靳东“在内容作品里和粉丝进行一些互动!

让本就在网上缺乏基础判断力的中老年人更加的难辨真伪,使很多这个账号的粉丝尤其是那些老年粉丝群体更加相信这个账号的主人就是明星靳东本人。在这些粉丝当中,有一位年近6旬的阿姨可以说就是老年版的”死忠粉“了,不仅经常在这个账号下留言和”假靳东“进行互动,并且还对这个”假靳东“的互动信以为真,甚至要抛下自己的家庭远走外地,去和这个”假靳东“结婚!不管家里人怎么劝她这不是真的“靳东”,但是这位阿姨死活就是不信。

无奈,其子女只好把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希望能够让网络的力量让自己的母亲回归正常的生活,可是没想到这位阿姨依旧是只相信自己相信的,就算是有官方媒体去采访报道这件事情,她也始终认为对方就是真的靳东,亲属家人和周围人对她的劝告在她的眼里就是在阻碍她奔向自己的幸福。

这件事情要多魔幻就有多魔幻,后续的事情我们就不太清楚了,毕竟这个热点也仅仅是每天成百上千的社会热点中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也许这位6旬阿姨至今都还活在自己的“虚假”精神世界里。

虽然这件事很多人是把它当作了笑话和茶余饭后的谈资来看,但是其实只要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件事情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在高度发达互联网中的已经开始出现“迷失”!

移动互联网下的”银发群体“

先说一个结论,在我国如今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背景下,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群体也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非常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被称为“银发群体”。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去年,我国已经有18%以上的人口已经年满60,高龄化社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和我们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属,这些老年人一样是庞大的使用人群,虽然看起来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似乎精神文化生活多半都是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或者在老年大学学习一门乐器艺术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都容易习惯性的忽略老年人其实也身处移动互联网的洪流中。

仔细回想一下,你的微信里如果加的有中老年人,是否经常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耸人听闻“的”震惊体“资讯分享链接?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基本都有一个全国名称都差不太多的”家族群“,而这些微信群聊的发起人往往都是家里的长辈,群里面最活跃的人群也是他们,而他们最喜欢分享的都是一些”岁月静好“、”人生哲理“、”健康养生“、”惊天阴谋“等文章?

而对于一些可以看新闻赚佣金、或者分享享优惠的APP,老年人群体更是热衷的不得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家里的老年人是否也在经常在这些APP驻足停留——是不是做饭时候把手机架在厨房边做饭边刷一些可能他们自己并不会去认真看的视频只为了赚那么一两分钱的累计?是不是经常看到自己家的长辈甚至就是自己爸妈喜欢在这些APP里种果树换取免费的水果,即便这些寄来的免费水果多半不是什么良品但是仍然乐此不疲?

这些我们平常注意不到的小细节或者习惯的老年人生活习惯,其实正是我国广大银发群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广泛的众生相!别看老年人经常教导年轻人要少玩手机多看书,玩手机时间久了对眼睛和颈椎都不好,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玩的也不少。

这一点从数据上就能够直观的看出来,根据我国权威机构的统计,3年前我国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平均下来约在每人98小时,而仅仅一年之隔的2018年,这个数值已经变成了118小时,同比涨幅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点七,把这个时间折合下来,差不多我国每年老年人花在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刷短视频、群聊、打视频电话、种虚拟果树等等方面的时间,每天为4个多小时。

最重要的是,这还是两年前的数据,最新的数据恐怕要比这个数字更大!

按理说老年人拥抱互联网、使用智能手机并非是个坏事,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是按照这种常理在走。6旬大妈疯狂迷恋”假靳东“不惜抛夫弃子要去外地找”假靳东“结婚的事件,仅仅只是引发群体里一个相对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代表着老年人正在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下正在逐步的迷失自我!

“迷失”在各种营销号洗脑中的老年人

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懂得用移动互联网丰富自己老年生活其实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没有各种营销自媒体的搅局。

由于我国的老年人接触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太晚,基本都是在思维三观已经定型的时候进入这个领域的,本身在生活阅历和思维上就容易”认死理“,相比从小就浸泡在互联网大潮里早已在各种营销号的”洗礼下“懂得判断真伪消息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几乎是”天生“对移动互联网上的资讯缺乏基本判断力。

不管营销号所宣扬的东西再拙劣,只要相关视频和文章内容加上“央视”、“官方”、”“专家”,他们就极其容易信以为真,对营销号传播的内容奉若人生指南和信条。

而在这和谐营销号中,如果只是通过所谓的养生资讯、人生哲理资讯等等赚取老年人的阅读量和点赞数,或者插播广告赚点广告点击的分成的话倒也还无可厚非,除了分享出来的内容实在有些”辣眼睛“以外倒是也没什么社会危害性。而那些刻意放大人性的弱点、刻意消费苦难、刻意通过容易引发群体共鸣的价值观输出的营销号就着实相当可恶了!

这些营销号要么通过春秋笔法把一些个别社会现象给描述成普遍现象,要么用极具煽动的语言来输出其十分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老年人为了子女幸苦一辈子老了就应该好好享福弥补前半生“、”过节不问候老人不给老年人买礼物就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养子女其实并不防老甚至妨老“等等内容,对于本就容易认”死理“、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一种荼毒!

尤其当代老年人,文化程度其实普遍并不高,在这些处心积虑迎合老年人群体的营销号的可以带节奏下,引发了很多家庭的不和谐。在这些资讯中,老年人们忘记了”孝顺论心不论迹,论迹千古无孝子“的古训,被这些营销号们的”歪理邪说“深深的洗脑,甚至放弃了自主思考能力,迷失在一次又一次营销号给的节奏中,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如果说青少年缺乏自控力需要防沉迷系统,那么我国的老年人其实也十分需要”防沉迷“系统,因为他们真的很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不被关注内心世界的老年人

其实说起来,我国的智能手机厂商并非对老年人缺乏关怀。在一些专门用来给老年人使用的中低端智能手机里,很多厂家都推出了”老年模式“或者”简约模式“——更大的图标、更大的字体、更直观的UI引导,这些功能正是考虑到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理解力差、视力因为老花眼看东西不方便而开发出来的。站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惠及引发群体的角度这些厂家确实做的不错。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在物理层面解决了老年人用不惯智能手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粗浅需求,而对于很需要关怀需要引导的老年人内心世界,不仅仅是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短视频平台都有各自大数据的算法,如果某个视频内容或者文章内容被用户点赞,那么平台就会持续的给用户推送此类信息。因为大数据判断你可能喜欢看这些东西,甚至有时候自己误触某些视频,也会被算法十分”降智 “的判断为你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如果老年人对一些听起来似乎很正确的”歪理邪说“点过赞,那么平台就会持续的对其推送类似的文章,年轻人尚且可以通过自主判断减少浏览此类资讯,但是老年人却并,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原理,对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匮乏让他们并不知道这背后都是没有观点和正确价值观的”算法“带来的,甚至会认为这些平台推动的信息就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信息,并且信以为真。

而且老年人往往都异常地”固执“,就算是身边的子女和他们辟谣或者科普信息技术,但是他们依旧只相信自己相信的,这种代际冲突其实并非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却放大了代际冲突。

而最让人无奈的是,老年人沉迷于短视频、资讯平台往往并不会带来什么犯罪事情,能够引发的最大的犯罪事件往往也都是电信诈骗,而电信诈骗又是无差别进攻不跟年龄层,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老年人沉迷网络世界都只是在伦理道德层面发生一些负面消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以外,一切以用户越多越好的软件厂商们也并不会因此而去专门开发所谓的”老年人防沉迷“系统。

结语

因此,在面对我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的情况下,引发群体如果安全健康使用移动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问题了,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能够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保护我国的老年人,我们都知道一句俚语叫“老小孩,越老越像小孩”,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防护真的不容忽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