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征途:九市60个项目陆续提供服务,机构竞合正酣

2020-11-21 30 11/21

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浪潮正以罕见的速度在重塑全球金融业,并为系统带来结构性变化,利弊皆存。这一形势倒逼决策者设计新的监管办法,以实现金融科技的安全创新,从计算机领域借用来的“监管沙盒”随之诞生。

截至2020年11月19日,根据中国各试点城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小组最新消息,九地试点中,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重庆的创新应用已全部完成登记,并陆续开始面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另外,目前广州、雄安新区和成均已相继开启第二批项目征集工作。

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支行公告,雄安新区首批3个金融服务类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将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但原公示项目共有5个,“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基于链式传导的企业风险管理平台”两个项目未在公告信息中。雄安试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回复问询时表示,前者将为雄安新区政府提供征迁资金管理服务,后者将为邮储银行提供企业风险监测评估服务,并不面向社会公众。

根据记者对9个地市共60个项目的统计,基于已披露的预期规模,排除计算口径不同的项目,60个项目预期每年共至少涉及3000亿元的资金流通,累计辐射上千万企业及个人。例如,广州试点的“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溯源认证的跨境结算服务”预计年交易金额达到200亿美元,年交易笔数20万笔,服务企业及个人客户数1万人。

机构们的竞合游戏

在九地共60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超九成项目由银行提供金融业务场景,首批监管沙盒仍以银行为主导,保险机构仅占2%。超半数项目为多家机构联合申请,其中以“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最为流行。

以广州“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溯源认证的跨境结算服务”为例,申请机构由工商银行广州分行、银联支付和云从科技组成。在该项目中,银行提供跨境结算业务场景,支付服务机构不仅拥有支付牌照,还有境内商户备案信息和电商平台的订单数据,科技公司则提供技术支持,不处理也不掌握交易和资金流信息,系统部署在银行,银行负责运维,支付机构以节点方式参与。

采取类似合作模式的还有“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金融服务”,申请机构由广发银行和同盾科技组成,前者拥有金融牌照和金融业务场景,也是系统部署的地方,后者则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技术应用包括以知识图谱为核心的大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分析企业关联关系和客户经理关系网络,在对公信贷场景中辅助进行贷前风险识别,在理财产品销售场景中监测客户经理违规风险。金融科技的应用正从获客、营销等前端逐步深入到传统金融机构的中后端。

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确认,项目服务已经在线上正式运营,预计年服务银行约5万用户。合作机构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新波对此表示:“金融机构是发展金融科技的主力军,当下,金融机构不仅要以客户金融需求为中心,同时正在携手第三方科技公司充分发挥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甄别个人或企业信用风险,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

“在整个大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之中,科技公司的使命是去助力金融机构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发展,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张新波称,金融科技本质上没有脱离金融业,仍需遵循金融业务的内在规律和秩序,遵循现行法律和金融监管要求,科技公司的发展也将更多强调前沿技术对合规金融业务的辅助和优化。

首批监管沙盒里,京东数科出现了两次,在广州和北京都有试点项目,包括与交通银行联合申请“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线上金融服务渠道”,与中国银联、天星数科联合申请“手机POS创新应用”,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多样。

京东数科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经理王岗对记者表示:“场景是多元化的,不是排他性的,其实大家最终要去达成的是共享客户,因为他可能是小米的客户,也可能是京东、百度的客户,不可能仅仅是金融机构的客户,金融机构跟这些人合作的时候,都是想着从这些机构的场景里边拿客户过来,但他没有想到实际上是拿不走的,因为客户的粘性还是在那些场景端,金融只是在业务当中的一个环节,大家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关系。”

王岗曾主导十余个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谈及机构各自的能力,他指出:“科技公司不可能成为金融机构,但是金融机构要做成一个科技公司,我觉得也有点不务正业。现在有很多金融机构,比如建行、工行、中行都成立科技子公司,但当他们在做对外输出的时候,突然间发现手上可卖的东西太少,因为你在国有大行可以做的事,拿到一家股份银行可能都实现不了,两个体量完全不同,架构也不同,技术人才资源投入等等可能都不一样,不可能完全复制输出。”

由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由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简称ABCD)、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金融服务由此实现产品服务、获客渠道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监管框架也面临更新压力。

A指人工智能,模拟人类认知功能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实现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包括智能投顾、协助授信融资和在风控中发现潜在的风险相关性等。

B指大数据分析,可以增强对存量数据的洞察力,如检测以往无法识别的相关性和确定事件的概率等,随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进步,还可以有望生产更多的增量数据。

C指云计算,可以突破传统本地存储和计算的瓶颈,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采用云服务,甚至有监管机构也开始建立自己私有云。

D指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是一种类型,智能合约在上面运行。在首批监管沙盒中,区块链成为一大热点技术,重点解决数据可信和可追溯的问题。区块链需要多个数据存储节点的共识,应用在金融领域里,可以降低以往金融机构集中式存储数据易丢失、受员工操纵乃至遭受网络攻击而损失等风险。

在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朱嘉明看来,现在的科技革命具有离散型,多元化,叠加性的特征。其中,在过去十年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已超越加密数字货币范围,进入产业和政府治理。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数据时代提供一种全新范式,今天人们所理解、认知和诠释的区块链,不过是区块链全部历史价值的很小部分。未来五年将是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数据和数字世界加快构建的重要五年。

虽然目前所谓的金融科技并未改变传统的金融中介模式,但问及金融中介机构未来是否会被取代时,朱嘉明向记者表示:“应该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最初形成的定义,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企业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性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而不会因活动立即招来监管限制。英国、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均已陆续推出监管沙盒。

目前,在中国的监管沙盒中,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既要通过合法合规性评估、技术安全性评估,还要明确风控措施、风险补偿机制、退出机制和应急预案,并设置投诉响应机制。

在数据驱动时代,由金融科技赋能的业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过度采集用户隐私数据。以“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金融服务”为例,对客户经理和对公贷前风险排查便涉及敏感数据,同盾科技副总裁余旭鑫对此表示,对于隐私和敏感数据会通过哈希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后再写入,对数据也有脱敏展示,如只展示数据的前三位和后四位。

“随着数字经济以及金融科技发展,数据的意义从原先虚拟的字节符号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基于数据共享和流通驱动的商业活动前景广阔,这个趋势不可逆。但是,数据安全将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同盾科技副总裁余旭鑫表示。

在数据安全技术层面,以隐私安全计算为整体解决方案正在帮助解决数据安全共享问题。余旭鑫提到,他们在行业内提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联邦”理论框架体系,做大数据分析就不需要再收集获取数据,而是直接使用数据,数据不用集中到一家机构,也能实现智能计算和分析,降低数据共享阻力和合规风险,最大化保护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另外,他表示,要实现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与数据价值共享的平衡,需要立法层面不断完善,行业生态各方自律,以及重视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判,引导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布局。

重点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从目前已“入盒”的试点项目看,三分之一的项目涉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旨在解决传统“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体有如“基于大数据和复杂网络的普惠小微融资服务”、“基于智慧风控的面向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与政务数据融合产品”、“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基于多方安全图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上行普惠非接触金融服务”等项目。

还有试点项目设计机器人为银行网点客户提供智能交互服务,京东数科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总经理王岗对记者表示:“现在很多机构开始做组织架构的转型,还有很多机构建数据中台,现在数据中台是非常火爆的热点,另外有一些机构在做一些不能叫夕阳、但是我不看好的智能网点。网点的到店率逐年下降,你再花那么多钱去建花哨的网点,意义是什么其实我不是特别清楚,这不见得是一个好的探索方向。”

在王岗看来,监管沙盒中最有价值的是聚焦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如果能够有创新通过监管沙盒这样一个机制,由政府集中管理,由政府的金融局经办来管控所有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和沉淀出建议和结论给到金融机构,来做定向式的金融的下沉和服务的延伸,这是可行的。”

以在广州试点的“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普惠金融服务”为例,该项目运用大数据挖掘银行、政府部门税务、司法、征信等多维度数据,对小微企业进行精准画像、风险评估和主动核定授信,运用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振动、人流量、声音、图像、温度、电流、GPS定位多维度数据,通过分析上述数据掌握企业经营情况,监控GPS定位信息用于防范资产转移,解决传统贷后监测数据滞后、人工监测水平良莠不齐问题。

根据银保监会2020年三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2.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较年初增速26.5%,用金融科技辅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存在广阔空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