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我的扶贫故事」精耕细作让家乡开出幸福之花丨三穗县台烈镇小台烈村村支书欧再宝

2020-12-12 30 12/12

“高楼山上茶花香,矿泉水厂生产忙;坐看门前茭白绿,一年一景奔小康。”坐拥三穗县第二高峰高楼山,山上群山列屏,植被茂密,泉水长流,这就是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小台烈村的美景。

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几年,小台烈村在政策的支持、村干的推动、村民的努力下茁壮成长。

我叫欧再宝,是三穗县台烈镇小台烈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2岁,毕业于贵州农业科学院生物系。离开学校后,我一直在外地打工,寻求种养殖经验。我于2010年返乡创业。  2014年,小台烈村、寨拷村合并成现在的小台烈村,是一个大村。这一年,村支两委班子也进行了调整,我被任命为新一届村支书。  新任职务,有些忧愁。看着村上零产业,如何如何扭转这种状况,是摆在我和新的村“两委”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作为本地人,对村民村情也十分了解,也是助力我工作的第一步。通过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商讨研究,我决定引进隔壁颇洞村成功的“党社联建”模式,在小台烈村开展“党社联建+东西部协作+致富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产业,形成人才回流,引导群众脱贫致富。

方向决定出路,有了现成的成功模板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放心大胆地把村“两委”的想法和驻村工作队的建议写进工作日程,通过招商引资把优质资源引进来。  谁知,这看似顺利的工作进度,却遭到了“拦门虎”。  我们村上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维持生活,土地流转了,村民吃什么?这下,我进退两难。为了让村民了解我们的意图,我一次次上门向村民解释清楚,村民看到我的坚决之后,决定放手让我试一试。
  凭着“扶贫坚决不落下一个”的信念支撑下,建起了81头的肉牛养殖、5亩的石蛙养殖、20亩的冷水鱼养殖、800亩的油茶落地、每小时生产300桶水的水厂落户、茭白流转200亩水田低效改造……这些喜人的成绩见证了我和所有帮扶干部的幸劳和汗水。

与此同时,我们村通过实施搬迁扶持、教育扶持、生态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兜底保障等“六个一批”扶贫措施,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2019年4月,小台烈村146户564人全部脱贫出列,与全县一起同步“双清零”。   现如今的小台烈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整治有效,到处都是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田园乡村美丽画卷。

通讯员 潘宗旭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鸿琪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田旻佳 王琳

相关推荐